大多数女性成为母亲之后,都把精力放在了养育儿女身上,但是千万不要忘记——为孕育生命默默奉献的盆底。女性的盆底结构由两层肌肉和筋膜组成,它们封闭骨盆出口,对盆腔内的器官起着承载和支持的作用。
当外力因素反复、持续或长期作用导致腹压增高,超出并损害其调节能力时,这种承载和支持作用就会减弱,从而导致盆底功底障碍。在临床上表现为盆腔脏器的移位和脱垂、尿失禁、大便失禁以及阴道松弛等。
呵护盆底肌像呵护宝宝一样重要
怀孕时,随着胎儿的增大,子宫重量的增加,长期压迫盆底组织,造成盆底肌纤维变形,肌张力减退。妊娠时激素水平的变化,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, 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。分娩时松弛激素的释放、产道过度伸展、扩张、直接导致会阴撕裂、肛提肌损伤,再次使阴道及盆底组织松弛,盆底肌张力下降,造成骨盆不稳定、关节脱位,影响各脏器的位置和功能。即使剖宫产也不能完全避免盆底功能的损伤。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,随着年龄增大,将会出现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碍的症状。
所以,产妇分娩后还需要为保证自己将来的生活质量做些准备。分娩后42天,应常规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,如果出现了盆底肌肉松弛、阴道壁膨出、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的问题,要及时进行检查和康复治疗。
产后3个月内是进行盆底康复的最佳时机,否则随着年龄增大不但增加治疗难度,而且子宫脱垂、尿失禁、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,越来越严重。所以,重视盆底功能检查和及早进行盆底康复是每位妈妈明智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