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女性在产后6-8周内会出现“漏尿”的尴尬现象,多是因为盆底功能障碍导致,除此之外不少妇女产后还会伴随阴道松弛,性生活不满意、小腹坠胀,尿频、子宫脱垂等症状。因此,解决盆底功能障碍,刻不容缓!
盆底功能障碍对身体影响明显
正常人在妊娠、分娩的过程中,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,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。也就是说这张‘吊床’的弹性变差,‘吊力’不足了,‘网’内的器官无法固定在正常位置,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,如大小便失禁、盆底脏器脱垂等。
顺产女性才需担心出现盆底功能障碍?
顺产女性,大多有产道扩张,肌纤维变形、张力减退,骨盆不稳定关节脱位等盆底肌肉松懈问题,对于这一点大家很容易理解,那是否盆底功能障碍只针对顺产女性?剖腹产女性是否就不需要担心了呢?
其实,妊娠、雌性激素水平下降,孕产期体重的增加等因素都是盆腔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故剖宫产患者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尿失禁、盆腔器官脱垂,也需要做盆底康复训练。
产后42天,是盆底修复最佳时机
目前来看,大部分产后患有盆底障碍性疾病,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。产后42天大部分产妇的恶露已排净,会阴裂伤及产道粘膜破坏已基本愈合,盆底肌张力恢复,身体各部分机能在逐渐恢复。所以在产后42天进行盆底检查和评估后,应及时开展康复训练,减少盆底功能障碍、尿失禁及脏器脱垂疾病的发生,更好的恢复产后阴道状态,提高性生活质量。
此外虽然盆底康复治疗被称作“产后必修课”,但事实上,早在计划妊娠期,女性就有必要学习如何准确定位肌群、正确收缩,循序渐进、适时适量、持之以恒地进行盆底训练。因为随着妊娠发展,子宫慢慢增大,盆底承受的压力和损伤也与日俱增。
因此建议产妇在产后42天的例行复查中对盆底功能进行检查,及早进行干预,以提高产后的夫妻生活质量,预防更年期出现排尿异常等问题。